== $0

Pages

Saturday, 10 October 2009

轉載:紐約時報社論:Taiwan and China / 台灣與中國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
October 7, 2009
Op-Ed Contributor

原文: Taiwan and China
出處:TWIMI | 獨立媒體

By PHILIP BOWRING

全文翻譯:台灣與中國

感謝噗友 poavosa 全文翻譯
香港-台灣做為一個實質獨立國家的地位似乎正在緩慢轉變,走向香港「一國兩制」的狀態。這個過程並非不可逆轉,不過執政國民黨外省人的想法,以及商業集團的私利與普遍的經濟弱勢感,這些都正在把台灣推向與北京妥協。

這個傾向可能代表了台灣從米國與日本得到的支持,儘管不穩定,正受到侵蝕。

渴望取悅北京,以付出台灣近來得到許多讚美的民主價值為代價,這種作法最明顯的證據就是拒絕流亡的維吾爾領袖熱比婭‧卡德爾入境。這個以「國家利益」為名義的舉動很明顯與預期即將完成的海峽兩岸經濟交流備忘錄有關。

當然,這項備忘錄將是重要的進展,特別是讓銀行業得以脫離台灣低成長儲蓄過剩的限制,走向快速成長的大陸。這也會將更多大陸資本引入當地的股市與房地產。不過馬英九政府可能已經忘了台灣做為一個獨立國家的國家利益有時也需要有所犧牲,就算有一天他們要與大陸合併。熱比婭‧卡德爾一直為維吾爾人追求的自治程度只是台灣或甚至香港所享有的一部份。

增進海峽兩岸經濟聯繫有實質的利益。銀行能夠透過服務在大陸經營企業的台灣客戶獲利。海峽兩岸聯繫也會吸引服務業到台灣,否則他們會到香港去。大陸觀光客毫無疑問也是個加分。

不過台灣似乎正在自我催眠,讓自己相信他們真的那麼需要依賴中國。台灣如果能夠解除更多現有保護本土企業的政策,或是只是排除官僚政治及過時的規定,這樣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國企業。賦稅的問題也讓外國企業不想進來,而且無法阻止資金大幅外流。馬政府在這些議題上有所進展,不過比起兩岸議題來,這些都得不到關切。將停滯的經濟歸罪於無法完全從大陸得到好處比較簡單。不過事實上台灣是個勞動力沒有成長的成熟經濟體。就像日本一樣,台灣的問題在於缺乏本地服務業,而不是有創意的外銷製造業。

對中國的依賴一再被誇大。儘管台灣出口 40% 是輸往中國,不過其中超過半數卻是行銷全球商品的零件。這些商品包括由台灣公司製造,從中國再出口的筆記型電腦與手機。這種依賴是為了利潤而自我設定的。當大陸的成本升高時就可以轉移,還有其他的選擇。

台灣的友人也因為執政國民黨的強大支持者對反對勢力進行報復而對台灣的自由民主感到憂慮。前總統陳水扁被判處貪污罪,他的行為讓反對的民進黨士氣低落而感到挫折。不過以金錢政治盛行的程度以及國民黨人過去的貪污名聲來說,陳水扁的無期徒刑實在太超過。而目前在打擊貪腐的名義下,已經有人說這是對陳水扁政府其他成員的獵巫行動。對某些人來說,這意味著主張統一者藉由妖魔化支持獨立並因打破國民黨威權統治而受了很多苦的陳水扁來討好北京。

這些都對台灣與其主要支持者米國的關係沒有幫助。陳水扁企圖在台灣得到政治利益而不必要的激怒北京,因而讓天生的同盟布希感到不快。而目前國民黨似乎已經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台灣不願花錢購買軍備已經讓華盛頓失望很久了,而米國現在也可能意識到台灣不願為他們宣稱擁護的獨立與自由的原則付出經濟代價。馬總統在國外仍然保有好名聲,不過他卻無法完全掌控國民黨。台灣對本身、對如何在兼顧自由民主及實質獨立下平衡與中國大陸、米國、及全球經濟的關係都缺乏策略性的視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Popular Posts (All Time)/滿堂紅

Popular Posts (7 Days)/七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