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19 August 2009

明思宗


馬英九朱由檢

以下轉載自:動聽的掩飾:朱由檢的下場

動聽的掩飾:朱由檢的下場

朱由檢(明崇禎)是明政府第十七任皇帝,也是明政府在北京城中的最後一個皇帝,他面對惡劣的政治環境:外有清帝國的虎視耽耽,內有流寇不斷的四處劫掠,再加上賴以保國衛民的軍隊卻被積欠數月的薪餉。雖然,最後明王朝還是在毀在他手中,但從他種種的行為來看,他「似乎」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朱由檢上台後,最大快人心之事莫過於剷於大宦官魏忠賢及其同黨,除此之外,他一再地宣佈「避殿」、「減膳」、「撤樂」以節省開支,一再地宣稱流寇也是他最親愛的子民,一再地要求官員要自我檢討,還把宰相們請上金鸞寶殿,當面謝謝他們幫忙治理國家。也曾對宰相周廷儒感歎:得不到像岳飛般的將領幫他統籌軍務,甚至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他自縊於煤山之際,還留下遺書,要求流寇勿傷百姓。

由此觀之,他應當是一位好皇帝,即使最後明王朝毀在他手上,也是沈痾甚深、非戰之罪。然而事實不然,那些都只是他掩飾錯誤的小動作、博取後世史家的同情的手段罷了。

和他的列祖列宗比起來,他算是勤政的,他也不是不想把國家治理好,而是他沒有能力把國家治理好。剷除魏忠賢的確令人稱快,但不久之後他還是認為宦官最忠貞可靠,於是變本加厲,大量派出宦官到各軍區、城市,以監視首長是否有叛變行為和是否盡忠職守。他把宰相們請上金鸞寶殿,當面謝謝他們幫忙治理國家之後不久,那些被他謝謝的宰相們卻在他龍顏大怒之下被殺掉了。他得不到岳飛?錯了,他已經得到了一個岳飛,那就是袁崇煥,但朱由檢卻用冤獄酷刑對待他,還讓北京的百姓搶食袁崇煥的肉。

再談「避殿」、「減膳」、「撤樂」以節省開支的這些小動作,他所節省的開支和清軍入關之後的大刀闊斧相比,可謂滄海之一粟。明、清兩王朝的宮廷制度表列如下:
項目


王朝

王朝

(1690統計)

減少百分比

宮女

9000人


134人

(慈寧宮不計)

98.5

宦官

100000人

500人 99.5
每年木柴供應 1400萬公斤 3.5萬公斤 99.8
每年木炭供應 600萬公斤 50.0萬公斤 91.7
每年金花銀 97萬兩 100
每年光祿寺送入 24萬兩 3萬兩 87.5
每月脂粉錢 40萬兩 100
每日開支 10000兩 35兩 99.7

假使他即早大幅節省宮廷開支,守衛北京的十萬部隊不會五個月得不到薪餉,大概也不會在李自成進襲北京時叛變,一座固若金湯的北京城,在未經戰鬥的情況下,即告陷落(當然,監視宦官曹化淳大開城門,也薄有微功,這就是朱由檢派宦官監軍的結果)。

當朱由檢得知北京城陷落的消息之後,乘天色未明,拋妻棄子,手提一枝當時最新式的武器三眼槍,率十數個還聽命的宦官,宦官們手持利斧(沒有足夠的三眼槍好讓大伙人手一把也就算了,竟然眾叛親離到身邊連一個將領都沒有的程度,實在可悲)。守門的將軍也好、宦官也好都不肯為他開門,好不容易找到沒有守軍的安定門(守軍已潰散),偏偏手下的宦官不爭氣,砍不開城門,窮途末路的朱由檢,在李自成兵團的搜索聲中,重回皇宮,在煤山自縊而死,留下一封遺書:

逆賊直逼首都,固是由於我的品德不足,上天才降下懲罰,但也是群臣誤我。我死後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請去掉我的帽子衣服,把頭髮披到我臉上。任憑逆賊割裂我的屍體,不要殺傷人民一人。

這份遺書可能是真的,因為它充份顯示出朱由檢用以掩人耳目的小動作。他將亡國的責任歸疚於群臣,只是,群臣之中並沒有老天爺指派的官員,更沒有民選的官員,全部都是他直接或間接任用的,當時的臺灣中國有兩千三百六千多萬人,不知道為什麼他偏偏專挑一些「誤他」的人。他要求逆賊勿傷人民,逆賊會聽嗎?留下這種廉價文章,只不過是要為自己留下慈悲的假象罷了。當他親愛的子民連樹皮都沒得吃時,他有出來開倉賑災嗎?當官員和鄉紳欺壓貧苦農民時,他有出來保護人民嗎?當無能的政府軍殺不了他所謂的流寇而屠殺饑民難民來冒軍功時,他有出來糾正軍官嗎?都沒有,那些直接間接死在他手下的無辜百姓,地下有知,恐怕也不會同意朱由檢有如此悲天憫人的胸懷。

參考:維基百科:明思宗

延伸閱讀:
《南方朔觀點》崇禎併發症:自戀型領袖的誤國

Since May 27, 2010:
free counter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Popular Posts (All Time)/滿堂紅

Popular Posts (7 Days)/七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