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口裡不粗,心裡還是在罵人。而動名詞、形容詞F*cking則用Freaking取代。比方說What a freaking idiot. 就是“What a fucking idiot.”“真TMD白痴”。柳橙汁加伏特加與螺絲起子何干?就因其甜甜的,酒味不重,姑娘們容易不小心喝多,給別有居心的人可乘之機,所以叫Screw Driver。此外,shoot代替shit;Goodness代替上帝。Oh my Goodness就是我的天啊。上帝雖然不是粗口,但是沒事不能亂叫,所以用Goodness避諱。
歐元、歐元。顧名思義,此「歐」可為「歐洲」之「歐」;亦可為「歐羅」之「歐」。 歐羅在樓梯響了好久以後才下來。小子猜想,可能諸位前輩在望穿秋水之際,白無聊賴之餘,先給她安上個「元」字。自此積習難改,積非成是矣。然歐洲各國,表面上相敬如賓,實際上相競如兵。你看我不順眼,我瞧你不舒服。誰也不服誰。瑞士的正式國名用的是拉丁文,叫 Helvetia 。印在郵票上。因為她的法定語言有四種,不論正式國名用哪種語言,都會得罪其他三個。為免二桃殺三士,索性用拉丁文。誰都不得罪。而今貨幣統一,更是嘔心瀝血、絞盡腦汁地發明了一個新詞──歐羅。非鎊,非里拉;既非馬克,更非法郎。而今卻因咱們因循苟且,硬是把歐羅當作元,若先賢有知,歌德一定會氣得在地下大跳霹靂舞;米開郎基羅跳黏巴達。若歐元之歐是歐洲之歐,亦或是歐盟之歐,則非也!非也!非歐元也。一如法國法郎或瑞士法郎,是歐洲歐羅或歐盟歐羅也。
若「歐元」之「歐」為「歐羅」之「歐」,則此「歐」當為歐羅之簡稱。那「元」自卻是從何而來?美國有些年幼無知、才疏學淺的井底之蛙,但知有亞美利加,不知世界之大。硬是把歐羅叫歐羅元(euro dollar)。吾友灑濱納(Sabina)曰:「我剛剛才去了場座談會,就算那些長住歐洲的美洲人也都說歐羅而不是說歐羅元。要是有美國人說歐羅元給我碰上了,我非以『美元馬克』(American Dollar Mark)回敬不可。」
小子一聽,乖乖不得了。咱們還真的管人家的新貨幣叫元耶!既然小子我自己想不出可以自欺欺人的藉口,在給人家恥笑之前,趕快上網班救兵。煩請諸位高人指點該當如何如何應付。有朝一日,當她真的卯起來管咱們偉大的新臺幣叫新臺幣馬克(New Taiwanese Dollar Mark)時,我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使一招「仙人指路」直指其高鼻吼曰:「爾等蠻族!」吾友乃德國南部巴伐利亞人(Bavarian)小子口德甚缺,常以臺灣口音重為由,管她叫蠻人(barbarian)「怎知我中華上國聖賢之微言大義、真知灼見?其為歐元者也,乃如此如此如此,這般這般這般…」非把她說得低著頭猛說:「噎死兔特米兒癩!」(Es tut mir leid! 對不起)不足以宣揚國威。要是咱們真犯了無心之失,那在臺諸公得趕快湮滅證據。我也得擱下「仙人指路」,改練「如封似閉」了。